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录

路遥人生经典语录(路遥《人生》最经典的3句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1 08:33:26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之作。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离开土地、回到土地,再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历程,以及他和同村女孩巧珍、高中同学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

路遥在故事的结尾,特意标明“并非结局”,既体现了他对年轻人犯错的宽容,又表达了他对渴望改变的人们的未来期许,还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不过,他在书中所展现出来的,也足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1.“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回村做了“民办教师”。

在这期间他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时间继续读书学习、文字创作,已经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大队书记的儿子高中毕业,高加林做了三年的教师岗位,被顶替了。

面对情绪激动,要去和大队书记争个高低的高加林,他爹说了一句:“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

初看到这句话,和年轻气盛的高加林一样,觉得这是他父亲的懦弱。

后来才慢慢明白,这何尝不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和实用的生存哲学呢?

当跌入低谷,只有放得下身段,才能从低处重新做起。

这几年,一些行业面临调整,不少曾经的“白领”甚至老板,选择送外卖、跑滴滴……

不在乎重头再来,重新出发,这就是归零心态,一种强者思维。

曾经的成就再辉煌,一味沉浸其中,只能阻碍进一步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因为过去的成绩,不能面对现实,更是只能被困谷底,没有爬出来的希望。

在低处不放弃,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拥有再次向上的可能。

2.“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巧珍外貌出色,被称为“盖满川”的女子。

她聪明能干,一年劳动挣的工分比她爹做生意挣的还多。

她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上过高中的妹妹,都认为自己深受这个姐姐的影响。

唯一不足的是,她没有上过学。

这也导致她对人生伴侣的标准,近乎固执地认为,对方要是一个“文化人”。

所以,从她明白感情之事起,就把同村的高加林放在了心底。

在高加林失去“民办教师”身份之前,她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的。

直到高加林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她才表明心迹。

尽管在两人的感情中,她一直处于被动,事事以高加林为主导,但那时的她也是心满意足的。

后来,因为高加林常年在外工作的叔叔,回到当地任职,有人为了拍他叔叔的“马屁”,主动给他“张罗”。

他得以到城里参加工作,当了“干部”,很快和城里同学黄亚萍产生感情。

巧珍默默地接受了分手决定。

随后决定和一直爱慕她的马栓结婚,并且很快举行了婚礼。

在婚礼前,妹妹开解她,不要因为感情上的挫折而灰心,人生中值得爱的东西还有很多。

尽管她那时还在失恋的痛苦中,没有走出来。

她还是说:“不管怎样,我还得活人。”

是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但是,生活又是如此辽阔,我们何必盯着那些不足,为了“一棵歪脖子树”而无视整片森林呢?

在现实条件下,活出恣意,才不枉在这世界上走过一趟。

3.“如果她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给她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她选择。”

变成“干部”的高加林,很快就可谓事业爱情双得意了。

事业上,他能干又肯干,也出了成绩,感情上,和颇有共同语言的黄亚萍成了恋人。

可就在这时,有人举报他的工作是走“后门”而得。

他的工作随即被撤销,又得回到农村。

此时的黄亚萍,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

她既深爱高加林,又做不到为了爱情接受成为农民的高加林。

生活中,总是有无数的选择等着我们。

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点什么外卖……

大到读什么专业、在哪个地方生活、找什么样的伴侣、上班还是创业……

如果没有自己的原则,总是“既要,又要”,只会陷入无尽的拉扯。

迟迟做不了决定,白白浪费时间和机会。

就算做了决定,往后也多半是后悔。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选择甲,放弃的乙,就是机会成本。

选择的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

所以,选择前,可以把最看重的点作为判断依据,选择了,就相信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已经做出的选择变成最好的。

我们都希望一路稳步向前。

若未如愿,也可以能伸能屈,不气馁;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并不失热爱;目标清晰,全力以赴;奔出个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