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心为修身成事之本,心若强大,无人可伤,诸事从容。相反,如果忽略了修心,一味追求外界的物质享受和欲望的满足,导致心力交瘁,那即便是取得了世俗的成功,意义和价值也不大。
2、忙中偷闲,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空。忙碌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也没什么错。但王阳明心学却强调,要在忙中给自己一份闲暇的时间,以此用来修心。如果总是活得忙忙碌碌,那人生就不可能做到游刃有余。
3、心胸宽广一些,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总搞得自己郁郁寡欢。记住王阳明的一句话,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宽广,你的世界就比很多人更宽广。
4、保持一颗初心,初心是可贵的,保持初心就是不造作,不通过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说保持内心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始终初心不改,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5、心中要有一股浩然正气,王阳明心学中的修心,修的不仅是自我保护、自我完善、自我强大,也还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要有浩然正气,要心存利他,而不是只顾自己。
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在传统文化中,孝道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修炼王阳明心学智慧,也不是修成一个孤家寡人,不仅要利他,更要用一颗赤诚之心对父母付出真心实意的爱,真正的为父母尽孝。
7、克己方能成己,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尤其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发泄和放松欲望。欲壑难填,发泄和放纵欲望就像是长河决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口子,都会冲垮你的人生之堤坝。
8、少一些心机,就会少一些痛苦。王阳明并不反对心机和城府,只是强调要尽量少一些,让自己简单纯粹一些,别心机太重,否则反而会生出许多无谓的烦扰、担忧、怀疑和恐惧。
9、常快乐便是真功夫,快乐在于心境,而不在于外物。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快乐,这远比外物的获得更重要。王阳明说快乐只在于心,这其实也就是强调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关键也在于修心,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
10、做有情之人,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有情。人若无情,与其他动物也就差不太多了。心中有情,做有情人,你才能交到真正有情有义的朋友。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做有情人,才能获得友情的人生。
11、常常自省,做好醒茶功夫。王阳明说即便是天资不好,比较笨拙的人,如果能常常自省,也会逐渐变得聪明起来即便是软弱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刚强,其他一些弱点也都能得到很好的克服。
12、烦恼皆在于心动,心不动,烦恼不胜。生活中固然有许多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但如果你能泰然处之,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那无论遇到什么破事,都能洒脱的应对,也就很少会有什么烦恼。
龙场悟道,绝境成圣的王阳明,被后人称为500年来第一人。他曾左手持剑,力挽大明江山,右手抚卷创立心学不朽。
他一生波澜壮阔,立德、立功、立言。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既是文臣,又是悍将,是史上真正文武双绝的治世大儒。
曾仅用35天平定了宁王密谋十年的叛乱,用临时组建的几千人干掉了宁王10万精兵。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中国五千年“两个半圣人”为何有他?
相传王阳明少时求学,私塾期间,他问先生何谓之天下第一?先生说是读书做官。王阳明脱口说世上一等大事就是成为圣贤。
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异于常人的人生追求和境界,37岁时,王阳明因得罪太监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站。
被贬后的他开始潜心悟道,一天夜里,他在石棺里思考道在哪里?事物的原理是什么?天下万物格得尽吗?突然之间,他大叫一声,好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这浓重的夜色,他悟到了悟出来心学的真谛,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悟出了18个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是圣人之道是我的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后来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
他在任职限令期间,采用新学教化,当地风气逐渐变好。干出绩效的王阳明立马连升三品,担任督察院右都御史,兼任巡抚。
巡抚是武官,需要四处剿匪,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丢了小命。而正是这个时期,他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时刻,遇上了宁王叛乱,为了验证自己的学说,他采用了心学,用临时组建的几千人干掉了宁王10万精兵,让王阳明一战成名。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打败了,精心策划谋反一事10年的宁王呢?
最早得到宁王造反消息的就是王阳明,这时他在去福建剿匪的路上,得到消息之后就开始自己的多线操作,先是秦王绕柱逃脱宁王的追杀,之后和宁王玩起了心理战,放出消息说,朝廷早知道宁王要反,自己身边有8万大军,还给宁王身边的谋士传递假消息,迷惑宁王,导致宁王10多天按兵不动。
其实这个时候王阳明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他不紧不慢地在当地招揽了几千人,等到他集合好自己的队伍,宁王已经打到了安庆,眼见就要打到南京,这个时候王阳明并没有急着救援,而是直取宁王老巢南昌。
宁王看自己老巢被端,赶紧掉头回城守家。行至鄱阳湖,宁王大军遇到了王阳明船队的伏击。鄱阳湖上,两军对战。
第一天,王阳明采用引军入瓮的计策,故意指派几艘战船迎战,边战边退,引诱敌军深入包围圈。
第二天,宁王亲自领军大举进攻。突然,王阳明所在的指挥船高高升起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宁王大军不明真假,又惊又疑,乱了阵脚。王阳明的军队趁机反攻,宁王大败。
第三天,宁王将战船连为一体,王阳明采用火攻的对策迎战,战船起火,叛军士兵四散跳窜,最后叛军溃败,宁王被活捉。
虽然此战大胜,但当时朝政不安宁,王阳明没有得到赏赐,只被封为新建伯。后来他辞官讲学,将自己的心学知行合一,发扬光大。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王阳明。他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后来又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千年间许多人受益良多。
王阳明心学在海内外备受推崇,在日本,王阳明心学更是影响着日本的历史进程。
几十年前,当一个日本军官带领军队进入一户人家扫荡时,无意中看到了房屋内悬挂着的画像,便立即放下刺刀并集体跪拜,然后恭敬地退出了这间屋子。
只因画像上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人最崇拜的王阳明。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在全歼俄国舰队后的庆功宴上,面对众人的称赞之声,只是拿出自己的腰牌示于众人,上面只有7个大字:毕生俯首拜阳明。
这里的阳明指的就是明朝的王阳明,可以说,王阳明在日本是神一样的存在。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没有阳明心学,我就无法创立两家世界500强的公司。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立足,不能被外物左右,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求。现在这个时代,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没钱人的,而是有心人的。
王阳明在心学中写道,自古成大事者,都是守口如瓶的人,智者寡其言,慧者养其身。所以要想成大师,须做到以下三点。
1、志藏于心,事以密成,言以懈败。隐忍且蓄势待发,潜龙勿用,才能见龙在天。你真正要做的事情,连神明都不要假,安静地做,成功了再说。
2、谨言慎行,一个有涵养和智慧的人,说话都是很谨慎的,高谈阔论的人并非是有大智慧之人。成大事就是从管住嘴开始,不言苦,不劝善,不治贫。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方得清静。世事无常,唯有慎言,方得自在。
3、言慢者贵,开口之前慢三分,保持大脑清醒,捋顺思路,从而避免说出不理智、让自己后悔的话。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三思而后言,守住口就是守住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