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文化中国行|中国日报看山西:断流31年的晋祠难老泉重焕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43:00    

《中国日报》4月7日第6版截图

1200多年前,著名诗人李白曾这样描写晋祠的难老泉:“晋祠流水如碧玉”。

令人遗憾的是,大约31年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这潺潺流水最终干涸。

然而,最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难老泉多个泉眼重新恢复了活力,那如碧玉般的泉水再度喷涌,吸引了众多游客。

82岁的翟天虎从小就住在晋祠附近,他对泉水的复涌感到欣喜。

“这次水势很大,看到这泉水让我特别高兴,所以我经常回来看看。”翟天虎说。

上世纪90年代,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周边地区煤矿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难老泉的干涸。

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和保护努力,在泉水断流三十多年后,它终于在2023年5月重现水流。

难老泉(Never Aging Spring),如今其地下水位已超过泉口1米多。这处泉水有2400多年的利用和观赏历史,也被称为“三晋第一泉”。

它位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内,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亲邑姜而建。

去年年底,晋祠和天龙山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难老泉的复流对于山西人民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党总支书记王润梅说。

“这是山西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更是华北地区地下水治理和泉域保护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反映了山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王润梅说。

她解释说,难老泉断流后,山西关停附近煤矿和高耗水企业,并实施水资源置换工程等。

这些努力最终促成了难老泉的复流。

企业家郑维华第一次参观晋祠,就被难老泉的壮观景象深深打动。他说,他不仅被泉水吸引,还对这里留存的古建筑和千年周柏赞叹不已。

他表示,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发展康养产业。

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说:“我们积极配合水利部门,每日监测难老泉的水流量,同时也对水温、水质进行监测。”

山西素有“华北水塔”之称,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水源涵养地。

难老泉的复流工程体现了山西在治水、兴水方面所做的努力。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说:“难老泉承载着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情感和美好记忆。”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山西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