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建设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粤港澳新质生产力论坛,在广州广交会琶洲展馆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以“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与前景。
新书发布:凝聚智慧,赋能广东发展
大会由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林主持。活动伊始,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继光与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教授分别致辞。
李继光表示,该丛书是广东经济出版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出版项目,旨在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顾乃华提出,丛书由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牵头,整合经管学院优势力量联合攻关,其研究成果既是对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是对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的理论探索。
随后,在作者主讲环节,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代表丛书作者团队,深入解读这套著作的核心观点与研究价值。
他介绍,丛书涵盖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农业现代化、传统产业转型、产业链安全及基础设施等七大关键领域,系统阐述广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路径。各分册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构建起从产业链、创新链到服务链、要素链的系统化研究框架,希望能为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系统成果与实践指引。
专家论道:共话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未来
论坛特邀多位知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珺以“新阶段、新战略、新机制”为题,提出广东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主动应对全球化格局重塑等新挑战。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巡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李惠武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东重塑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与开放合作。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易行健则从金融政策角度,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资本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暨南大学原校长、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主持专家演讲环节并总结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根基、有层次,需以制度创新破难题、产业升级固根基、要素协同激动能,方能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领先,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广东方案”。
助力湾区: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次新书发布会暨粤港澳新质生产力论坛是学术界与出版界携手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出版社与高校合作,推出更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精品力作。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丛书的出版与论坛的举办,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创新与发展。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媒体的近百名代表参与,共同见证了这一学术与实践交融的盛会。
文 | 记者 熊安娜 孙磊图 | 主办方供图
编辑:陈婉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