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深圳戏迷真“粉”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46:00    

三台大戏,串联古今;二十风华,黄梅“芬芳”。7月24日至27日,“谁料二十正风华”——2025年再芬黄梅·深圳演出季在深圳保利剧院唱响,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携老中青三梯队演员,为深圳观众带来经典作品《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女驸马》。

▲黄梅戏名角韩再芬(左)。受访单位供图

演出前晚,韩再芬和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核心阵容惊喜亮相保利剧院,与观众共叙艺术生涯,同忆台前幕后故事,情到浓时,更红着眼眶将粉丝揽入怀中暖心贴贴,场面感人。

忆数十载舞台无限感慨

这个盛夏,韩再芬与她的“女性三部曲”,为深圳观众带来一片艺术的清凉。演出季以《徽州女人》重磅开篇,这部曾斩获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作品,在韩再芬美妙如诗的肢体语言下,将东方女性的隐忍与坚韧化作舞台上的永恒意象,二十余年久演不衰。而《徽州往事》,被称作“黄梅戏新美学标杆”,韩再芬以细腻入微的表演,将传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演绎得淋漓尽致。诞生于1958年的《女驸马》,更是黄梅戏“活化石”,为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麻彩楼、严凤英等艺术家塑造的冯素珍深入人心。韩再芬在传承经典版本基础上,融入影视化叙事节奏,将这出传奇演绎得既诙谐又揪心。

观众对自己和作品的热爱,也令韩再芬特别感动,“谢谢黄梅戏忠实的热爱者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都是对我非常重要的原创代表作,我觉得每个剧种都需要去做更多的原创作品,从而留下宝贵的财富。”

▲演出海报。

回顾数十载舞台生涯,韩再芬无限感慨。“《徽州女人》是1999年创排,到今天已经26年了,我从30岁时开始演,一直演到现在。从前,我觉得50岁有点难演,随着年龄增长,现在发现15岁才难演,但是作为表演艺术,就是需要自己去不断调整,不断跨越。《徽州往事》2012年创排,经历了13年,也依然在舞台和市场活跃着。《女驸马》就更不用说了,是严凤英老师的代表作,她演完以后又成为了我的代表作,每次巡演我都会把它带上,就是希望传统大戏和原创新戏能实现老带新,让观众逐渐了解我们的心性。”

聊深圳情缘难掩喜爱

守正不忘创新,近年来,韩再芬和团队在创编新戏上下足功夫,不断揣摩如何能让黄梅戏吸引更多年轻受众。“黄梅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剧种,是这个时代的戏剧,所以我们可选择的题材也很宽泛。”韩再芬热情介绍,“我们剧院刚刚推出一台大戏《延年和乔年》,特别值得大家期待。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这两位年轻人走进了大众视野,也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我们特别请来《觉醒年代》编剧作为史学顾问,相信好的文艺作品能激励大家,向着一个特别美好的方向前进。”

尽管《延年和乔年》8月将率先登陆上海,但韩再芬郑重承诺,一定会让深圳观众大饱眼福,“深圳的年轻人非常多,因为这是一个创业的地方,是一个特别寻求先进的地方。我想明年把《延年和乔年》带到深圳来,让年轻人看到这出特别有共鸣的戏。”

当聊到自己的“深圳情缘”,韩再芬毫不掩饰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这些年几乎年年来深圳,非常喜欢这里,每次都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而且深圳不仅特别多元,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才。”这次带来的三部戏,韩再芬表示,深圳观众都不陌生,非常熟悉,“但戏曲的魅力就在于常看常新,就如同我们演员常演常新是一样的。时代不一样了,碎片化的东西特别多,看一场戏需要拿出至少5个小时,观众能够把自己人生中这么宝贵的时间拿出来走进剧场,我觉得非常的感动。”

从未忘记过初心

凭借两部黄梅戏徽州系列作品,韩再芬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观众眼里的她,如《徽州女人》隐忍柔情,像《徽州往事》觉醒反思,还有着“女驸马”般的智勇担当。但见面会上的韩再芬,让人看到了她至真至纯一面,是当之无愧“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当听到粉丝吕小姐说小学时看《孟丽君》喜欢上自己,跟着巡演脚步一场不落,为了参加见面会激动到晕倒,她瞬间红了眼眶,主动跑向这位剧迷,送上“爱的抱抱”,担心对方低血糖,还暖心把自己的巧克力塞给她。在互动环节,观众李女士刚表演完清唱,韩再芬就温柔地笑着说,“我认识你,你的微信名字叫‘梦’。”同时,毫不在意对方只是一位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外行人,耐心用心地给予唱腔身段指导。整场见面会,温馨感人,在流量时代,更显得美好,值得珍惜。

早已是戏台上的名角,但从未忘记过初心。看着活动结束还不舍离去的剧迷,韩再芬温柔但坚定地说,“特别希望拿出一个作品就能够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我自己,守住黄梅戏的魂。”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