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C财经|区域经济、内需齐发力,我国“十四五”GDP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8:36:00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9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五年来,中国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五年GDP增量相当于在再造一个长三角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郑栅洁介绍,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35万亿。

35万亿的GDP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也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大省经济总量的总和。

同时,我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厚成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都不同。发展过程中,各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清晰。郑栅洁举例表示,我国经济三大引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动力源更强劲,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2024年三地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东北地区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能源、产业安全;海南自贸港则通过探索实验,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头32年总和。

同时,因为地区间发展存在差距,我国通过挖掘潜力来增动力,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比如,东部地区产业、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互补效应更加彰显。“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戈壁荒滩成了绿色电源,实现了治沙、增收的有机统一。

此外,各地发展形成了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高地。比如,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在三地高效流动,在横琴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超过2.7万人,河套深圳园区聚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过去四年,我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速为5.5%,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其中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同时,投资消费相互促进,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另一方面,通过居民就业增收、改善消费条件,直接促进了消费,如增加充电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袁达表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激发和释放内需潜能。

(编辑:曹静 涂恬)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