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苏州市的某机器人公司车间,一台AGV(自动导向车)正进行货物分拣和搬运。当这台AGV自身剩余电量低于预警阈值时,便可自动规划路径至最近的无线充电站,无需精确对接,通过磁场共振就能实现能量传输,消除人工干预,真正做到自动化。
AGV能实现自动续航,是因为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全智能AGV充电系统。鲁渝能源是一家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起进入工业级无线充电赛道,企业研发的无线快充技术的充电电流可达200安培以上,意味着其充电速度已部分超越传统工业有线充电。目前产品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物流、仓储等行业。
锚定赛道
2014年,李聃创立了鲁渝能源,创业之前,他在国有企业专注技术研发近10年。鲁渝能源最初锚定消费品无线充电赛道。“我们投入巨大精力,研发出转化率高、控温良好的手机无线充电模块和桌面板。”他回忆说,“但市场给了我们沉重一击——消费电子产品无线充电需求并不大,消费者要求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市场竞争激烈。更难的是,懂无线充电技术的人才凤毛麟角。”一年多的碰壁让大家陷入了迷茫。
转机源于一次工业展会。2015年初,一家自动化设备厂商工程师向李聃吐苦水:“车间AGV的充电触点太坑了!粉尘油污一多就接触不良,工人稍不留意就擦出火花,既危险又影响生产。”李聃将这句话放在心上,他想,工业场景中恶劣环境下的设备供电,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效率痛点,而无线充电的无触点、防爆、免维护特性,正是对症的良药。而且工业客户更看重性能指标与整体效益,对新品牌的接纳度较高。那一刻,李聃豁然开朗,“这正是无线充电技术发光发热的地方”。2015年,鲁渝能源果断将发展重心从消费品全面转向工业级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设备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接收端安装在机器人、工业车辆等移动设备上。”李聃说,工业级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论哪种场景,安全稳定都是第一诉求。例如,输煤管廊的巡检机器人需在极低温和极高温的环境中工作,不惧日晒雨淋;在充斥着易燃易爆气体的矿井下作业,机器人充电一旦产生电火花,安全隐患极大。“我们的设备没有电极,耐候性很好,可以经受各种气候的考验。”李聃说,设备没有电火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
攻克难题
从消费品到工业级,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变化。“消费品无线充电设备功率小,5瓦或10瓦的功率即可满足需求。但是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一般需要几百瓦甚至上千瓦的功率。功率越大,研发门槛越高。”鲁渝能源研发部组长杨小凡说,公司从高校及大型企业网罗人才,组建起一支核心研发团队,全力攻克技术难题。
企业研发团队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和上千次的实验调试、算法迭代,终于攻克了高精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算法设计、大功率变换器设计等技术瓶颈,开发出行业领先的磁谐振耦合控制系统,实现了传输效率达93%的千瓦级工业设备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为工业场景下的安全可靠供电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17年下半年,鲁渝能源首款工业级无线充电设备面世。不久之后,国内某机器人龙头企业递来了“橄榄枝”。“打动客户的关键是严苛的测试与真实场景的验证。”鲁渝能源市场部销售总监冯兰娣说,“在客户实验室,工程师模拟AGV极限工况,72小时不间断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更关键的是,设备集成到某汽车厂总装线AGV车队实地运行,彻底解决了金属粉尘干扰下的精准对接难题,尤其以‘零火花’特性满足了总装车间严苛的防火要求。”实测数据显示:恶劣环境下产品效率稳定在90%以上。
客户的订单,不仅是对鲁渝技术的认可,更成为撬动市场的关键点。此后鲁渝能源创新提速,陆续推出防水、防爆、AGV三大无线充电产品系列,专利突破60多项,与国内超过200家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创业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庆幸我们找到了对的方向。”李聃说。
开拓场景
工业场景的复杂性与鲁渝团队的创新力,源于对产品需求的持续攻坚。
面对复杂工业场景的严苛挑战,鲁渝能源集中攻坚IP67(防护安全级别)防水和II类防爆核心技术。针对防水难题,团队通过复合密封结构与高效导热设计,成功解决了大功率器件在完全密封环境下的散热矛盾,保障了港口、户外设备在高湿高盐雾环境中的供电可靠性。针对II类防爆需求,鲁渝能源采用全密封腔体隔绝粉尘、严格控制表面温度确保设备不成为点燃源,并通过权威认证。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煤矿井下粉尘区域的巡检机器人,解决了高危场景设备持续运行难题。
技术突破后,市场验证紧锣密鼓。首个防爆订单落户某大型煤矿集团。“矿方原井下巡检机器人只能依赖电池续航,充电难题多年无解。”李聃说,“我们在模拟巷道实地演示自动充电全程,监测仪显示零火花,彻底打消安全顾虑。”此举首次使井下机器人做到“无感充电”。防水产品则在南方某港口轮胎吊设备首发,攻克了高湿高盐雾环境下的供电顽疾。如今,防水与防爆已成为鲁渝能源挑战高危场景的技术利刃。
积极把握产业变革机遇,鲁渝能源正将硬核技术延伸至能源革命主战场——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领域。“无线化带来的安全、无感、智能化体验,将重塑能量补给生态。”李聃对此深信不疑,充电枪沉重难拔、插拔易损、雨天隐患、协议壁垒……而鲁渝的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凭借无触点防爆、自动对位、广域兼容等优势,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一步步稳扎稳打,将为鲁渝能源驶入更广阔的乘用车无线充电蓝海铺就基石。鲁渝能源率先锁定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例如在商场车库部署无线充电位,车辆停入即自动激活充电;或特定路段铺设充电模块,支持车辆行进中补能。当前重心是“技术工程化”攻坚,包括提升车规级环境适应性、优化互操作性与成本结构。目前,针对无人摆渡车、清洁机器人等商用场景的首款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计划年内试点投放。
谈及未来,李聃说:“鲁渝能源不追求大而全,专注打造工业无线充电领域的专精特新标杆。”他坚信,依托大功率、高安全、强适应性的技术护城河,公司终将在全球无线电能传输领域赢得话语权。(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