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冰洁
开栏语:
烈日炙烤,暑气蒸腾。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劳动者顶高温坚守:防水工楼顶斗烈焰,交警在车流中挥臂伫立,环卫工迎着热浪清扫街巷……高温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每滴汗水,都在为城市运转蓄力;每次坚守,都在为生活安稳添砖。
今日起,本报推出《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栏目,将镜头对准这群平凡而又坚韧的劳动者。敬请关注。
酷暑如约而至,住在岳阳楼区康岳花园的陈东生(化名)的防水业务也“升温”了。7月12日中午12点,他和团队正在赶工,时间掐得很紧。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天气热做出来的防水效果好。所以,一个夏天过完,陈东生他们做防水的一个个比财鱼还要黑,甚至要脱几身皮。
26层高的屋顶仿佛是挂在太阳下的烧烤架。他们要赶在下午4点后加晚班,进行“热熔铺贴”火烧,因此,之前要把材料铺好。
铺材料时,要全面打开对直了再回卷,否则铺材料的时候就会斜了。有的项目还要先刷一层聚氨酯,那就先铺几卷材料,边上划个线,然后再把材料回卷再火烧。做完一卷就把边封好,防止进水。
太阳越来越火辣,一缕缕日光像一条条火蛇,衣服已经不知干干湿湿多少回了。本来不如脱掉,可脱了衣服用什么擦汗?管不了那么多,有人把上衣一褪丢在一旁,厚重的安全帽下,汗线如无根之水,从头上膀子上汇集到腰部的裤子上,再往下渗。
而汗水反复流过之处,身体盐水如同腌渍般又如蚊虫叮咬般令肌肤难受。他们没有时间关注汗水的何去何从和皮肤的不适,终于把防水卷材铺完,已经是下午2点。
下午4点,太阳虽然没有正午的辣,可比正午的毒,它积累了太多的辣和火。
“检查搭接边,把卷材边缘的隔离膜先掀开10公分。”陈东生扯着嗓子喊,安全帽下的额角,汗水像条条雨线,滴落在黑色的卷材上,与黑色相融无痕。负责卷材料的李军(化名)等人已经把成卷的SBS改性沥青材料铺开,陈东生他们持喷枪的,拇指按动阀门的瞬间,蓝色的火焰“噗”地窜出半尺高,带着呼啸的热浪舔向材料底面。弓着腰,他们的手臂稳稳地画着弧形,火焰像条驯服的火龙,贴着卷材与基面的缝隙匀速移动。
沥青在高温下开始软化,冒出细密的白烟,带着一股焦糊的热气。陈东生的眼睛紧盯着卷材边缘,火焰扫过的地方,黑色的胶层渐渐泛起光泽。他突然侧过喷枪,让火舌斜着舔向搭接缝,“滋啦”一声,两层卷材的边缘迅速黏合,李军立刻用铁辊压上去,从中间向两边用力推碾,辊子过后,接缝处挤出半透明的沥青,像一道黑色的封印。
热浪、火团,提着喷枪向前、快速用铁辊推碾……
高温一天(一个工作日),他们最少要喝10斤水,可无意上厕所,衣服、身上白粉末醒目,那是汗水来来去去留下的痕迹。
城市日出日落,暑气越来越重,在热浪中活跃着一群群防水工,他们是建筑的“守护者”,提升着居民和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守护着城市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