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交通】
绵延的沙滩,轻柔的浪花,旋转的风车,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夏日画卷。把车停在海岸公路边,黄女士和家人在山坡草地坐下,任思绪随风飘荡,望着夕阳入海。
“太美了,1号公路名不虚传,像电影里的风景!”趁着暑期,黄女士一家驱车来到玉环,就是为了一睹玉环1号公路。
这一半海水一半山的景致,是独属于坎鲜线的美丽。坎鲜线位于玉环市东南部,是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的重要“一横”,也是这段公路上最具山海风情的路段。这几年,凭借海洋风光自然禀赋,它新晋成为无数游客“此生必驾”的网红打卡地。
一条公路的高光时刻
8月正值旅游旺季,许多自驾客和骑行客们把车停靠路边,拍照打卡青天碧海的美景,不远处的鲜叠沙滩边,孩子们踩着浪花挖螃蟹。
坎鲜线起于坎门街道,止于大麦屿街道鲜叠社区。路线全长 24.9km,沿途既有碧海银滩风光,也有古村落人文底蕴。坎鲜线的鲜叠段,是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示范段,一经贯通,旅客络绎不绝,一个小长假期间,就能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
如今,人气“爆棚”的玉环坎鲜线,迎来了一次次的高光时刻,也让这个偏远海岛,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近几年,全国、省级各类赛事纷纷落地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这里还举办了中国铁人三项联赛、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决赛、穿越山海百公里越野赛和玉环马拉松等赛事活动,这条格外拉风的公路,也跟着火出圈。
1号公路的走红,也离不开一番精巧的规划和设计。玉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林定保说,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的建设,借鉴了加州1号公路的概念,采用 “交通+” 融合发展模式,结合玉环特色及沿海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的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台州1号公路示范段改造完成,不仅让这里的美景走红,还串联起了城市和乡村。鲜叠社区前往大麦屿城区车程从45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当地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走出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大麦屿街道以超前的思维,“量身定制”了一条共富路。在台州1号公路玉环示范段出圈之后,大麦屿街道创新推出“4060”镇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与路段沿线的5个村社分别组建文旅公司,共同以“股东”身份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废弃校舍改建咖啡馆,荒滩涂化身赶海乐园……大麦屿对宅基地、石屋等“沉睡资产”再利用,落地了多个“造血”业态。2024年,大麦屿南部旅游产业营业额超3000万元,沿线5个村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以前守着一片土地,没多少钱赚。现在公路建好了,旅游业发展好了,我们不仅有租金拿,还有收益分红,日子也更有奔头了。”一位大麦屿村民说。当地许多人和他一样,以出租、自营、入股等方式,参与了共富项目建设,也享受了发展的“果实”。
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
在自然之美之外,坎鲜线还有另一大特色,就是生态之美。
一条海岸公路,引领了低碳绿色的转型发展。有别于其他公路,台州1号公路示范段的道路采用了生态植草沟、本土石材等绿色举措,实现“借景不造景”的自然融合。
无论是蜿蜒穿过山林间的石板小径,还是点缀于边坡之上的本土花卉,人们都会发现,这里的公路与青山碧海几乎完全融合,即便是新建的道路,也与周边环境相互契合,没有一丝“违和感”。
这个借景不造景的设计理念,是在建设过程中大量运用了本地化的石材和绿化植物,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生态的理念,在细微处最显功力。比如,在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上,道路摒弃了传统的硬质沟渠,采用了生态植草沟,减少水土流失,还为周边的小型生物提供栖息地;为了降低车辆行驶的噪音污染,路面材料选用橡胶沥青,橡胶来源于废弃的旧轮胎,碳排放量比传统沥青更低。
“坎鲜线(示范段)通过一系列创新性设计,打造出一条既符合现代交通需求,又尊重自然环境的生态友好型公路。这样的实践是对现有交通建设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林定保说。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生态环境保护好了,这条路还串联起火山茶、文旦等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了“一条路带富一方人”。
有了坎鲜线的“穿针引线”,玉环南部区块从“资源富地”变“产业高地”。农业、渔业、林业与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出圈”。
近几年,公路沿线的水产捕捞养殖、海产品加工,玉环火山茶和玉环文旦等已成为了“爆红”产品。2023年,仅农渔产品年销售额就可以为每村增加20余万元的收入。而玉环火山茶,从寂寂无名到火出圈外,获评多项国际、国内各级荣誉品牌奖项,广受游客的好评。
公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不仅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骨架,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生态发展的纽带。坎鲜线所代表的,不仅是一段美丽风景,一条振兴之路,更是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