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沙尘暴》开分8.1:当悬疑剧市场刮起“荒漠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3:16:00    

漫天飞扬的风沙,一座边陲小城,一桩跨越8年的连环凶杀案,一个隐藏复杂人性挣扎的探案故事……在“东北文学”席卷多年的国产悬疑剧市场,一股“荒漠风”正悄然兴起。

赵冬苓编剧、高群书监制,“80后”新锐导演谭嘉言执导,“影帝”级实力演员段奕宏领衔主演——近期热播的12集刑侦悬疑剧《沙尘暴》并未辜负如此豪华的主创阵容,而是凭借环环相扣的探案情节、生动立体的人物群像及“荒漠风”的粗砺质感美学,获得了观众认可:豆瓣评分8.1,是2025年开年以来评分最高的悬疑剧。

硬核的推理,多重反转背后隐藏的种种人性矛盾,《沙尘暴》展现出了优质悬疑剧的共性——重案亦重人。同时,其独特的“荒漠风”美学也补齐了国产悬疑剧“西北地标”。

而当悬疑剧市场刮起“荒漠风”之际,“长剧向短”的创作趋势亦引起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

“沙尘暴”的隐喻:谜案之下掩盖的人性抉择

《沙尘暴》由一桩横跨八年的锅炉焚尸案勾连出新的案件,讲述了当地刑警陈江河(段奕宏 饰)与外来干警罗英玮(陈瑶 饰)不放弃真相,抽丝剥茧追查真凶的故事。

剧名中的“沙尘暴”,既代表西北地区常见的恶劣天气,也代表这桩凶杀案真相上覆盖的重重迷雾,十分符合“小镇罗生门”这一设定。

编剧赵冬苓透露,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源于采访时听到的一个特别有冲击力的故事——锅炉里突然掉出一具尸体,漫天的煤灰裹挟着真相扑面而来,“这个场景让我久久难忘,于是我开始倒推故事,想了解在这个荒诞又残酷的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挣扎。

作为国内著名编剧,赵冬苓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创作出《沂蒙》《红高粱》《青岛往事》《幸福到万家》《警察荣誉》等经典剧集,但《沙尘暴》却是她首次真正意义上地执笔悬疑剧作。

“这次写《沙尘暴》时特别想打造一个严谨的破案叙事——通过两个相互关联的案件,展现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确保每个破案环节都经得起逻辑推敲。同时,在剧本构建过程中,自然融入了对城乡差异的观察。现代化进程与传统农耕文明的碰撞,构成了故事的重要底色。这种时代背景与罪案推理并非刻意叠加,而是随着人物命运展开逐渐浮现的。

赵冬苓以细腻的笔力将“没有证据、无作案动机、熟人法则”等元素融入故事中,以多重视角和硬核推理的创作手法,一步步带观众还原了小镇连环凶杀案的幕后真相。同时也揭示中国乡土熟人社会背后的人性裂痕,探讨了城市进程化过程中,被边缘的人的生存困境和命运。

在12集的篇幅中,陈江河和罗英玮两位成长于不同年代的警察,在迥然不同的探案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的碰撞下,联手推敲出了案件真相,也揭开了多位关键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更让观众看到库鲁这座小城,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所经历的阵痛与迷茫。

强烈的写实性和人文主义关怀,是《沙尘暴》在故事层面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剧组生动、立体的人物群像塑造,成为推动剧情流畅发展的关键。“相较于常规悬疑剧,我们在案件主线中嵌入了七八个主要人物的完整命运轨迹。每个角色不论戏份轻重,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历程:从核心人物到看似边缘的配角,都具备独立的人物弧光。”赵冬苓说。

自我流放的警察、自我献祭的养女、心怀鬼胎的妻子、放任罪恶的学徒,每一个人物都从各自篇章里完整、鲜活的生存下来,并与主线锅炉焚尸案相互交织,形成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剧情。观众会跟随不同人物的视角,获得解密推理的获得感,也在跨越时空的演变中读懂人物的命运。

这种创作惯性源自我始终坚持的叙事观,即拒绝将人物工具化。即便在悬疑类型框架下,我仍要求每个与案件相关者都成为‘完整的人’。”在赵冬苓笔下,《沙尘暴》也从一个单纯的探案故事升华为一个关于在严酷环境下,不同人面对选择,又如何做出选择的故事。对命运的思考,以及故事背后隐含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共鸣,共同形成了剧集的主题深度。

“荒漠”刑侦悬疑剧:开创悬疑剧新美学风格

《漫长的季节》《胆小鬼》《雪迷宫》《无证之罪》……细数国产悬疑剧历史上的精品佳作,不少都是“东北往事”题材。《隐秘的角落》《狂飙》《棋士》等作品的走红,也让广东成为新的悬疑剧热门背景地。

《沙尘暴》的出现,则让苍茫辽阔的西北进入了国产悬疑宇宙。剧中虚构了一座荒漠小城库鲁,这里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窘境,时常风沙弥漫,观众每一集都免不了经历“隔着屏幕吃土”的几分钟,但这种观剧体验对不少人来说都相当新鲜。看着看着,你或许就会觉得自己也身临其境。

据悉,全剧历时半年取景,团队最终决定远赴西北, 以偏纪实的创作手法,采用“实景+自然光线”的拍摄方式,还原荒漠小镇生态,为观众营造真实、自然的观剧效果。

“那些废弃的矿场、被风沙半掩的国道,天然形成故事感。”赵冬苓表示,最初并未限定故事发生在哪个具体地域,但主创团队在采风时发现,西北太贴切了。导演谭嘉言也认为,故事的主题最终应该指向环境对人的观念、认知以及人对命运的选择产生影响:“在发展历程中逐渐荒废的小城,人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而西北广袤的自然环境,恰巧给予了这个故事异域、魔幻、粗砺的美学加持。

“在那种环境中,有时候你不用过多思考,影像就会呈现在镜头里,不自觉地在镜头的运用上表现自然环境赋予人的命运感。”谭嘉言说。

《沙尘暴》采用的电影级叙事方式,在镜头语言和音乐上都有所体现。摄影指导简正传透露,为了让观众明显感受到8年前和8年后两个时空的不同,在拍摄8年前的剧情时使用了较多的晃动机位或者抽色调,让观众回到案发现场,并进行抽帧。而在当下叙事时,则使用大量模拟自然光的设备,让画面看起来更自然,更具电影感。

剧中还有特别的三角光影设计镜头——有些镜头的炫光处于三角形状态。“三角形隐喻了我们的情、理、法。”简正传解释道。此外,每个人物也有专属的光影语法,每个演员在光效上都有自己的演员光环。“例如陈江河,他是硬底子的人,需要硬汉的一面。而刘盈盈则会更需要女性天然柔和的一面。我们希望这两者结合能够产生视觉冲突。”

“长剧向短”:拓展国产剧精品化创作新路径

《沙尘暴》是优酷白夜剧场继《边水往事》《雪迷宫》《微暗之火》《新生》等多部精品悬疑剧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磅之作。这一厂牌推出的剧集有多部豆瓣评分超过7分,《沙尘暴》获得的8.1分,则标志着“白夜剧场”剧集质量的再次升级。

与此同时,《沙尘暴》仅有12集的精悍篇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几年的多部爆款国产悬疑剧都是短集数:《漫长的季节》全剧18集,豆瓣评分9.4;《沉默的真相》全剧12集,豆瓣评分9.0;《隐秘的角落》全剧12集,豆瓣评分8.8。

在短视频风行的当下,当观众对长视频的耐心逐渐下降,传统的影视行业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过去一年中,《我的阿勒泰》《新生》《边水往事》等短集数的剧作成为爆款,也见证了观众的口味变化。于是,大多数视频平台和制作机构今年的规划,都体现了对“长剧向短”这一新趋势的倾向。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也表示,剧集创作的内容时长要更短,集数也要更短,“观众的需求就是要短”。

而在众多类型之中,悬疑剧显然是最适合“短化”的类型,并且多部短集数悬疑剧的热播,也印证了这一创作新趋势带来的成效。但“长剧向短”也并非一刀切地缩短时长、缩减内容。

谭嘉言介绍,《沙尘暴》作为一个短剧项目,每一集的长短都不同,整体更接近于电影化叙事:“每一集会安排一个片段或者事件性的叙述,另一个是完整的叙述。每一集的打点都会是非常精准的选择,与45分钟的传统电视剧不太一样。我们需要保证每一集观看的完整性和情节节点的完整性。

赵冬苓则认为,悬疑剧的单一叙事本身天然适配短剧形式:“若仅聚焦案件本身,十几集已是容量极限,这点从美剧的单集案件模式也能印证。《沙尘暴》的12集体量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创作规律的自然呈现。”

《沙尘暴》监制张龙也表示,从用户对长视频的需求选择来看,精品剧是趋势。“只有好的故事,好的内容,才有机会抢占用户有限的娱乐看剧时间。精品剧创作需要以了解或符合用户需求为前提,故事创作要有明确的主题牵引,极致的人物塑造,精巧的情节编排和视听语言的美学表达。

南方+记者 张思毅

【作者】 张思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