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出版川军的文化突围与“蓝海”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44:00    

为激励图书创作生产,深化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四川好书”评选工作。4月25日,四川省第三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在眉山启幕,大会特设2024年“四川好书”展区,26种入选图书荣耀登场,涵盖主题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青少年读物(含科普图书)和其他等六大类,题材丰富,底蕴深厚。

“四川好书”评选进入第六个年头。从2019年“四川好书”到2024年“四川好书”,已有141种川版图书获此殊荣。翻开书页,文字背后,每一本“四川好书”都凝聚着作者、编辑、出版社的智慧和心力,书写着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好在哪里?大奖加身、文化传承、销量惊人

2024年“四川好书”,16家出版社的图书入选,其中,四川人民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入选最多,各有4种图书在列;而擅长“冷门绝学”的巴蜀书社这次很“热”,有3种图书入选。26种图书,每一本都可圈可点,不仅在整个出版业具有一定影响力,更代表了相应领域的较高水准。

四川民族出版社仅有一种图书入选,但这本《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拿下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大奖加身,根据“四川好书评选办法”,它被直接授予“四川好书”。

天地出版社的两种图书《大成昆》和《家园》,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图书《万桥赋》,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苹果花开》都获得了四川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这些图书,也先后跻身于2023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2024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等重要项目,影响力不俗。

巴蜀书社的3种图书,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积极发力。无论是《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还是《中国原始文字符号的挖掘整理与文献研究》,都为学术界打捞、钩沉、抢救性地保留下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同样,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四川美术出版社的《蜀绣图集》,四川辞书出版社的《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成都时代出版社的《天下蜀刻 石上大宋——巴蜀石刻叙述的大宋华章》等,都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独特记忆与智慧结晶,文化积淀、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在书页中得以深耕与梳理。

2024年,四川高校出版社表现也相当亮眼。四川大学出版社有两种图书入选,其中,入选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于2024年10月正式入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另一种,是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教授专为3—6岁孩子创作的幼儿爱牙护齿科普绘本“保卫萌牙山”丛书。

从2023年“四川好书”入选一种,到2024年“四川好书”入选两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多年深耕科技前沿选题、科普选题结出硕果。其中,“极复杂艰险地质环境地下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书系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3年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项目。该书系汇聚院士团队资源,以国家级课题为依托,围绕极复杂艰险地质环境地下工程重大工程问题,阐述了极复杂艰险地质环境下采用盾构/TBM修建地下工程的关键技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腾飞的中国大飞机》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2024年主题出版项目、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

此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噪声与振动测量技术手册》曾被列入“2022—2023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以纵贯古今的视角,以交子的产生为开端,以纸币的发行为线索,论述了千年以来的中国货币史与金融变迁史。

从《诗经》时代开始,古诗词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构成了中国人情感的底色和情感的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能让我们从源头找到历史文化的根和魂。在2024年“四川好书”中,就有两种图书为唐诗而来,四川人民出版社入选的《阿来讲杜甫成都诗》和天地出版社入选的《大唐诗人信息图》。

《阿来讲杜甫成都诗》是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著名作家阿来以深厚的文学功力将杜甫与成都诗的关系娓娓道来,品味杜甫是如何与成都历史、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相遇往返,从而成就杜甫的成都诗、成就杜甫诗中的成都,绘就一幅蔚为大观的中华文化诗意画卷。

《大唐诗人信息图》出自社交媒体平台知名文史类博主青铜菩萨蛮之手,全书有136张信息图,纵览唐朝289年,多角度全景透视26位唐代大诗人。该书出版一个月销售近两万册、码洋300多万元,三个月实现四刷,更在央视《读书》栏目中被特别推荐。

如何做好?抢得先机、持续创新、独具匠心

“四川好书”,对于出版社而言,是荣誉也是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四川一年出版的图书近两万种,而“四川好书”的名额仅20余席。如何拔得头筹?如何异军突起?每一家出版社都在暗自较劲。

这个劲儿该怎么使?四川民族出版社副社长唐怡说了这样一句话:“先人一步。”《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诞生,就源于“抢得先机”。唐怡回忆:“2022年春,我在北京专程拜访了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回成都后,唐怡在与郑茜的一次电话长谈中获悉,中国民族博物馆承担着国家民委的科研课题“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一项成果就是用一百件文物来表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而相关大型展览也在筹办中。凭借对民族出版工作的熟悉和职业敏感,唐怡当即提议郑茜把研究成果和展览形态进行再创作再加工,转化为出版物……经过无数次精心打磨,反复抠书名字眼,封面数易其稿,就连印刷,唐怡都亲自到深圳监工。最终,呈现给读者这本“立意高远、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著作。

发现有独特性的选题,在竞争中坚持“价值出版”,则是天地出版社编辑团队不断追求的目标。2023年,编辑刘桐卓第一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青铜菩萨蛮发布的关于唐代诗人的信息图内容,就大为震撼。编辑的触觉让刘桐卓感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选题,赶紧将平台上已经发布的信息图都下载打印出来,迅速和青铜菩萨蛮取得了联系。经过数次沟通,天地出版社一力排开全国十多家出版机构,成功拿下出版权。刘桐卓透露:“阿蛮老师后来描述,她选择我们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展现出的专业策划能力,二是我们在选题推进时展现出的速度让她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和执行力。”事实证明,天地出版社的“嗅觉”是敏锐的,《大唐诗人信息图》一经出版,即成爆款,刘桐卓直言:“当时,市面上只有一些信息图类的书堪为‘同类’,且多为引进版图书。而用‘诗人’和‘大数据信息图’来结合呈现的书,绝无仅有。”

快、准、狠——就是出版川军的那股劲儿!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的态度非常坚定,他说,对于图书出版来说,内容和价值始终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供优质的知识,才有立足之地。四川人民出版社始终围绕两个目标进行品牌规划:一是“做好书”,另一个是“持续地做好书”。

“我希望大家的步子再迈得大一点,速度再快一点。”这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冯静常常挂在口中的话,她一再强调全社上下要紧跟市场的需求和节奏,要突破传统纸质出版的局限性,实现融媒体整合式发展。“融媒体出版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不仅在产品打造上,要利用科技、高效的手段,在营销推广上也要进行数字化创新和改革。同时,要加大力度发掘优秀选题,储备一批有分量的主题出版选题,对于好的选题要精耕细作,并充分获取信息,把握市场脉搏,实现守正创新。”

未来可好?学术为王、中国故事、世界眼光

四川好书,何止每年的一份名单。2018年以来,四川共有745种图书和出版项目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不仅体现了“做大做强四川出版”的责任担当,也是“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见证。2025年,站在荣誉之上,面向未来,四川各大出版社将推出什么样的好书?

“我们将在学术图书出版领域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黄立新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承办了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委员会2024年年会,也加入了学术出版委员会这个学术出版共同体。其学术出版品牌“壹卷”在业内初具影响,中心的编辑也扩展到11人,近年来储备了200余个项目,“可以预计,2025年将是我们学术出版的爆发年。”

与去年一样,四川文艺出版社率先在社交平台上发布《2025年及未来出版预告》,受到大量读者关注。印尼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代表作布鲁岛四部曲的最后一部《玻璃屋》,将填补四部曲中唯一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的遗憾;“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俳句之书》、毛姆创作的一部中国题材的戏剧《苏伊士之东》、泰戈尔作品系列等都将在2025年与读者见面。国内文学方面,继《上元灯彩图》之后,著名编剧、作家宋方金二度携手四川文艺出版社,即将推出以古代为背景的志怪小说《两心》;四川两位科幻女作家贾煜、程婧波推新,贾煜将出版中短篇科幻小说集《破茧》,而程婧波这次不写科幻,交出一部长篇小说《伏虎寺》,讲述了一段以四川大学1939—1943年迁校峨眉山为背景的传奇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已经交出一份全新的“作业”——推出了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羌山之门》。本书由四川作家陈霁创作,从历史、地理、民俗等多个角度描写了石椅村的全貌,全景展现了石椅村由闭塞山村到文旅示范村的蜕变。

天地出版社打造的重点图书中,彰显着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雄心。《何以世界:透过地理看人类文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从良渚文化、三星堆、丝绸之路,到尼罗河、地中海,从中国的农耕文化、南北漕运,到欧洲的海洋贸易、美洲的农作物引入……打通中西地理大通道,带领读者回到古文明的历史现场,了解历史长河里,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变与不变。此外,《马瑞芳“品读水浒传”系列》《李白传(暂定)》《杜甫传(暂定)》《再造传统近代国学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暂定)》等将陆续推出。

高校出版社方面,四川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发挥其在古籍整理、学术研究、科普教学等领域的出版优势,全力推动“巴蜀全书”项目、“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项目等形式内容丰富的图书出版。继续秉持将前沿科学知识向社会大众推广的理念,将文学、史学、化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领域的一线学术研究以通识读本、学科故事、绘本等大众读物形式推向市场。

站高望远,出版川军的目光早已瞄准更远处的“蓝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