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的褶皱深处,藏着一封写给人间的情书。这封情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浓烈的情感,却有着最质朴的温柔,最深沉的底蕴。它就是镇远,一个在黔东南的山水间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古城。
一、山水落款处的平仄
㵲阳河是最灵动的笔触,自苗岭深处逶迤而来,在镇远古城打了个漂亮的旋儿,将大地皴染成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这弯“S”形的留白,让青灰色的古城如一枚温润的玉佩,悬垂在黔东南的衣襟上,一挂就是两千年。
春日的晨雾还未散尽,石屏山便在淡青色的氤氲中显影。明代诗人祁顺曾在此留下“两岸人家多枕水,一川风景半藏云”的惊叹,此刻正化作山间浮动的岚气,轻轻漫过飞檐翘角。拾级而上,百年苔藓在石阶上织就暗绿的锦缎,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平仄。那石阶,仿佛是岁月的琴键,每踩一步,都奏响一段古老的乐章,让人沉醉其中。
半山腰的“四官殿”,朱漆剥落的门楣上,秦代的伏波将军与明代的总兵并肩而立,见证着这座“滇楚锁钥”的千年烽烟。西汉时这里是“无阳县”治所,元代设“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明清更是湘黔古道上的黄金驿站,马帮的铜铃声曾在㵲阳河的波心荡起层层涟漪。那些铜铃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诉说着古城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站在石屏山顶,俯瞰整个镇远古城,那青灰色的屋顶,仿佛是岁月的痕迹,记录着古城的沧桑。远处的㵲阳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一条流动的玉带,将古城紧紧环绕。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愿在这山水间,静静地守候。
二、㵲阳河的千年絮语
河水在晨光里醒得最早。当第一缕金箔般的阳光掠过祝圣桥,㵲阳河便褪去了夜的青纱,露出翡翠般的真容。河面上漂着几叶竹筏,渔翁的渔网撒开时,碎银般的光斑便在水面蹦跳,惊醒了石缝里打盹的小鱼。这河是古城的血脉,也是时光的琥珀,沉淀着太多故事。
河湾处的“歪门斜道”最是耐人寻味。明清时期的富商大宅,院门总要错开正前方的街巷,取“财不外露”的风水意涵;青石板路也不循规蹈矩,顺着山势蜿蜒成诗,让每一次转身都撞见惊喜。推开某扇雕花木门,或许会遇见正在绣苗锦的阿婆,彩线在绷架上穿梭,将蝴蝶与花朵种进布里,也将侗族的传说织进时光。门楣上的“泰山石敢当”石碑早已被风雨磨去字迹,却依然倔强地守护着一方安宁。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那些石头,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见证着古城的变迁。偶尔,会看到一位老者坐在门口,手中拿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扇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微笑,仿佛是岁月的馈赠,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河岸边,几株老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那些柳枝,仿佛是岁月的丝线,编织着古城的回忆。偶尔,会有几只小鸟停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这宁静的古城增添了几分生机。
三、建筑是凝固的史诗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切进复兴巷,照见青砖墙上的苔痕正一寸寸往上爬。这里的每一栋老房子都是活的史书:邹家大院的风火墙上,“福”字砖雕在阴影里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清代盐商的兴衰;和平村旧址的木格窗棂间,还回荡着二战时期日本战俘的叹息,这些曾在镇远接受感化教育的年轻人,是否在某个月夜,望着㵲阳河的流水,想起了故乡的樱花?
最动人的是那些飞檐。天后宫的琉璃瓦当在阳光下泛着幽光,檐角的风铃叮咚作响,应和着河面上的渔歌。侗族的吊脚楼与汉族的四合院在此握手言和,马头墙与美人靠达成奇妙的默契,就像镇远的多元文化——苗族的银饰锻制技艺在街边作坊里闪烁,屯堡人的地戏面具在节庆时苏醒,就连街边小吃摊的阿姨,都能随口说出几个关于“汉苗通婚”“军民共建”的老故事。
漫步在古城的街头巷尾,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栋房子,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灵魂。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古城的风雨历程,也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在复兴巷的尽头,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身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有些斑驳,但依然坚固。站在桥上,望着桥下的㵲阳河,河水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往事。那些往事,或许已经随风而逝,但那些古老的建筑,却依然坚守在那里,守护着古城的记忆。
四、舌尖上的时光窖
暮色初合时,古城的烟火气便从巷尾漫出来。豆腐西施的摊子前永远飘着豆香,青石板上的石磨“咯吱咯吱”转着,雪白的豆浆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老辈人说,镇远豆腐的妙处全在㵲阳河的水——那水从石屏山的溶洞里渗出,带着十二分的清甜,点浆时用的是本地石膏,做出来的豆腐嫩得能映出人影,煎的时候“滋滋”冒油,外皮酥脆内里却似凝脂,蘸上胡辣椒面,便是舌尖上的惊鸿一瞥。
酸汤鱼的红汤在土陶罐里咕嘟作响,番茄与野生小杨梅的酸甜在火上交融,熬出一锅浓稠的光阴。新鲜的稻花鱼刚从田里捞起,入锅时鳞片还闪着银光,待鱼肉吸饱了酸汤的魂魄,夹一筷入口,酸辣在舌尖炸开,却又带着莫名的温润,仿佛把整个夏天的阳光都吃进了肚里。米豆腐摊子前,老板娘的木勺在青瓷碗里划出优美的弧线,红油、酸醋、脆哨、折耳根,层层叠叠的滋味在碗底相逢,就像古城里交织的民族风情。
在镇远,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道菜,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的灵魂。那些美食,或许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上一桌镇远特色菜。那豆腐,嫩滑可口,带着一丝清甜;那酸汤鱼,酸辣适中,鲜嫩无比;那米豆腐,软糯香甜,回味无穷。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城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五、夜河星子落玉盘
当祝圣桥的灯笼次第亮起,㵲阳河便成了一条流淌的银河。霓虹映在水面,被晚风吹得碎成金箔,随波逐流的河灯载着游人的心愿,像散落在人间的星星。画舫缓缓驶过,船头的古筝声混着水波轻响,惊起几尾贪看灯火的鲤鱼。
河岸边的吊脚楼在夜色里化作剪影,飞檐上的铜铃在晚风中私语。酒吧里飘出的民谣与桥头阿婆的苗歌遥相呼应,现代与传统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解。石阶上坐着纳鞋底的老奶奶,身边放着刚摘的茉莉花,花香混着河风,将千年时光酿成一坛沉醉的酒。
夜晚的镇远,是宁静的,也是热闹的。那宁静,来自于古城的夜色,来自于㵲阳河的流水;那热闹,来自于酒吧里的歌声,来自于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在这样的夜晚,人们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作者:田成江
编辑:姬世海
二审:陆承林
三审:江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