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星火照亮艺术创作的崭新里程,十载深耕的炽热叩响数智时代的创新强音。第十届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以“拥抱AI,数智赋能”为主题,将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日前,南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主要情况。
本届活动由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无界艺术公园”的开放姿态,在南艺校园、南艺后街、城市中央艺术(古林)公园、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研究院多点绽放60余项艺术展演活动,从5月中旬延续至6月下旬,集中展示南艺在教学、创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数智技术的创新成果。
发布会现场
艺科融通,智创艺术新图景
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始于2016年,是在南艺历届毕业作品联展及毕业展演月两项活动基础上,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规模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拓展而衍生成的综合性艺术盛会。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南艺党委副书记李向民表示:“高等艺术教育应当积极探索与数智技术的融合路径,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因此,南艺与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把本届嘉年华活动主题确定为“拥抱AI,数智赋能”。
开幕式当天,高精度数字人技术将让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与我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这两位上海美专的先贤,“跨越时空”齐聚现场,向当代南艺学子传递美育和艺术教育的精神火种,实现文脉传承。
围绕本届活动主题,大量聚焦艺科融合的创新作品惊艳亮相,充分展现艺术与科技深度碰撞的魅力。依托DEM技术重构的上海美专校门,结合戏剧、舞蹈艺术与生成式光影算法,构建全向度沉浸式场域;“数字交响曲”将古典音乐与人工智能、数字化生成音乐有机融合,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AIGC跨媒介光影艺术装置,通过动态光影与智能算法的交融,勾勒出科技与艺术跨界对话的未来轮廓;文物数字化3D全息影像展呈,则让古物遗珍在数字光影中重焕生机……这些艺科融合的展演项目,全方位展示AI技术在艺术创作、展演互动及呈现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数智时代艺术教育的全新风貌。
2024年5月20日,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服装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记者 陈俨 摄
作品赋能,筑梦青春新赛道
本届活动深度聚焦大学生就业,以创新举措搭建校地企协同平台。学校与南京市鼓楼区人社局联合主办的“所见即我 作品代言”2025年“沉浸式”520专场招聘会,将艺术作品转化为求职名片,通过“沉浸式”展位设计、就业指导专区、政策咨询专区,实现艺术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毕业生提供岗位匹配、简历优化、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
活动同期举办高质量人才发展论坛,汇聚校地企多方资源,不仅系统解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还邀请专家传授职业规划方法、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验。两大活动相辅相成,以实践赋能、政策护航、榜样引领的多维模式,助力艺术人才扎根南京,共绘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第九届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
广场展演,校地协同新地标
去年,古林公园作为该项活动主会场,推出开幕式、时装表演、流行音乐专场演出等多项重磅展演活动。除作为主展演场地,古林公园还成为南艺学生作品的展陈空间,变成市民日常驻足观赏的美景。自此,公园打造正式驶上“快车道”,为“高校+驻地”融合开辟新路径,为打造校地合作树立新标杆。
今年,为深化“高校+驻地”融合发展路径,本届活动一大亮点——鼓楼水岸·南艺“520广场”将在南艺后街落成,并作为开幕式主会场正式启用,多项重磅展演活动将在此精彩上演:服装设计毕业作品秀集中展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中的实践成果;泡泡音乐节邀请美国及泰国艺术院校的师生团队同台会演,流行律动交织河畔晚风。此外,面向全社会征集的主题交互装置同步落成,点亮鼓楼水岸·南艺“520广场”,与去年揭幕的城市中央艺术(古林)公园相呼应,联通南艺校园,共同构成镶嵌在秦淮河畔的靓丽文化艺术动线,为金陵文化景致增添新的姿彩。
从数智赋能创新艺术表达,到校地联动踔厉协同发展,再到国际融合擘画交流新章、就业赋能助力人才成长,本届活动不仅是毕业生们的成果汇报,更是一次艺术与科技、就业与发展、教育与城市、本土与国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李向民表示:“未来,南艺将继续以创新为帆,以数智为桨,在艺术教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多精彩篇章,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南艺力量。”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