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弛
撤回IPO申报材料9个月后,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诺尔”)被监管点名了。
4月18日,深交所针对此前海诺尔申请发行上市中存在的问题,连发三份自律监管措施决定。深交所认定,海诺尔“未能保证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决定对海诺尔及相关负责人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同时,海诺尔IPO保荐机构申万宏源和审计机构信永中和均被采取同样的监管措施。
深交所指出,通过对海诺尔这最新一次IPO的现场督导发现,海诺尔未如实说明其研发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向深交所提交的研发费用有关问题回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深交所认定,海诺尔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骆毅力,财务负责人牟雪飞,未履行诚实守信义务,未能保证申报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对海诺尔的违规行为负有重要责任,决定对海诺尔、骆毅力、牟雪飞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海诺尔成立于1999 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务,为一家定位于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商。本次申请发行上市,海诺尔原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650万股,拟募10亿元,用于成都邓双环保发电厂项目、随州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宣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其保荐人(主承销商)为申万宏源。前期深交所审核关注了海诺尔前次申报、核心竞争力、申报后新增股东等问题,此后海诺尔还被现场督导。
关于深交所在监管决定中重点提及的研发方面问题,回溯招股书可见,海诺尔在彼时报告期即2019年至2021年中,其研发投入分别仅为1023.39万元、793.68万元和995.9万元,研发费用整体减少。而若公司以2020年至2022年认定为IPO报告期的最近三年,则公司在2022年的研发投入将至少达到1049.6万才能符合相关规定中要求的最低条件。此后,据海诺尔在股转中心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其2022年研发投入约为1130.5万元,以仅超出80.9万元的“擦线”成绩勉强达标。
然而,相比于2021年的研发费用构成来看,海诺尔2022年最重要的材料动力消耗费用却不增反减,从2021年同期的512万元减少至510万元。事实上,在研发费用中,增长最多的部分是职工薪酬、委托研发和化验检测费。具体来看,海诺尔2022年研发人员认定人数突然从年初的25人增长至36人,于是研发人员的薪酬支出较2021年的457.7万增长54.81万元至521.57万元。与此同时,在2022年中,海诺尔增加的研发人员几乎皆是本科以下学历者,且也正在该时间段内,其原本仅存的2名硕士学历的研发人员也流失过半,仅剩一名。
时间进入2023年之后,海诺尔研发费用开始骤然暴增。据海诺尔公布的2023年中报显示,仅仅在2023年前6个月中,其研发费用的投入便已经达到848.1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447.3万元增长了近90%,其中仅职工工资一项,便增长了200余万,同比增长近95%。与暴增的研发人员工资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在2023年上半年,海诺尔的技术人员数量却在不断下滑。在2023年上半年中,海诺尔在职员工数量从年初的794人减少为767人,其中技术人员从73人减少为69人。同比2022年同期,2023年上半年中,海诺尔技术人员的数量也不仅未出现大幅增长,反而也同样出现了流失,在2022年6月底时,海诺尔拥有技术人员的数量为71名。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海诺尔分别实现营收5.58亿元,6.59亿元和3.27亿元,净利润为2.25亿元,2.81亿元和1.27亿元。从最后一期来看,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增长;其净利润较上一年同期的1.35亿元有小幅下滑,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样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海诺尔在过去12年里三次冲击创业板IPO,均以失败告终。三闯IPO中,两次皆因“带病闯关”遭罚。
早在2012年3月,海诺尔便首次闯关创业板IPO,结果2012年4月便惨遭证监会否决,彼时证监会发审委表示:海诺尔在IPO报告期内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部分项目超过试生产的最长期限仍在运营,相关资质证书过期等,不予核准公司的上市申请。
2019年6月,海诺尔二度向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但三个月后便以主动撤回IPO申请。2019年12月,证券监管机构对海诺尔进行现场检查;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海诺尔出具警示函,并指出公司存在部分项目运营管理相关技术服务费会计处理不规范、未如实披露受限货币资金等问题。
海诺尔第三次创业板IPO,于2020年12月17日受理,2021年11月5日获上市委会议通过,但一直未提交证监会注册。经过32个月后,上市之旅还是戛然而止,最终主动撤回IPO申请。这也让海诺尔一度创下了注册制下IPO过会后耗时最长却仍未被应允提交注册申请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