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在我省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大湘西一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基层探访帮扶成果——“春风”何以焕生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8:05: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帮扶专家何超(右一)指导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开展全市首例“超声内镜下胰腺肿瘤穿刺活检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帮扶队队长王爱民(中)为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开展应急救援培训。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帮扶队队长王爱民(中)为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开展应急救援培训。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湘西州人民医院急诊团队共商共建,共同制定EICU建设方案。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通讯员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谢爱清 贺咏梅

一年,足以让种子长成新绿,让希望跨越山峦。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正式启动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项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等精锐尽出,百余名专家奔赴怀化、张家界、湘西州、邵阳等地,开启为期3年的“造血式”帮扶。

过去的一年,对于跋涉在求医路上的患者而言,是从辗转省城到“家门口”问诊的跨越;对于基层医护人员而言,是从仰望专家光环到并肩执刀的蝶变;对于三湘大地的医疗版图而言,是从虹吸效应到均衡布局的悄然重构……

今年4月初,记者走进大湘西,追寻一年来帮扶工作烙在大山深处的印记,聆听一场场双向奔赴的故事,揭秘“春风”如何吹过山野褶皱,把生机带到每个角落。

全省首例技术,何以在张家界开展

【印记】

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帮扶团队与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团队一起打破学科壁垒,开展3项全省首例技术。

【见闻】

“没想到在家门口,在我身上,用上了微创搭桥新技术!”4月1日,正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复查的彭爷爷告诉记者,患有严重冠心病的他,终于解除了“心病”。

冠脉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此前,当地医院开展的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创伤较大,不适合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缠身的彭爷爷。因此他一直接受保守治疗。

去年,听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带着微创技术来了,他抱着希望前来问诊。

如他所愿的是,帮扶专家与当地医生一道,为他制定了经由肋间小切口进行冠脉搭桥的微创手术方案;出乎意料的是,这还是个“升级版”方案。

“常用的微创搭桥手术多采用直视方式获取乳内动脉进行冠脉搭桥,视野不佳,难度大,且需要使用特制的胸壁拉钩,会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符显明副教授和一同前来帮扶的胸外科彭慕云副教授带领团队反复讨论,决定采用更微创的全胸腔镜技术获取乳内动脉。

手术当天,借助胸腔镜的放大效应和高清显示,手术团队精确游离乳内动脉,顺利完成了冠脉搭桥,成功减少了患者血管损伤和出血。彭爷爷术后当天便拔除了气管插管,恢复良好。

据悉,手术团队实施的这项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医院开展,在湖南更是首例。

“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了!作数!”前不久,一位患者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正门口挂了这样一条横幅。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胡观成告诉记者:“‘作数’在土家族方言里,是‘很棒、很厉害’的意思。”

【“风”声】

“为何全省首例技术能在张家界落地?”面对记者追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帮扶队队长谢宏明主任医师给出的答案是“用心用情”四个字。

他坦言,张家界的病人体量不及长沙多,但病情更严重、更复杂。在这里,队员们不仅对手术环节负责,还要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和服务。

没有学科界限,只有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需求!

谢宏明表示,大家总想着“还能为患者做点什么”,在这种意识驱动下,队员们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促进多学科联合发展,一些创新术式应运而生。

市级医院,何以让肿瘤患者“大病不出市”

【印记】

2024年,邵阳市肿瘤患者本地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9.19%,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6.72%。

【见闻】

4月2日,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门口,记者见到了该院泌尿外科黄初阳主任医师。他刚为一名中央型肾癌患者完成肾部分切除术。

“这种手术大出血风险性很高,我们以前不敢做,会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但现在,我们可以独立开展了。”黄初阳底气十足地说。

底气缘何而来?

一年来,湖南省肿瘤医院帮扶专家在该院“手把手”带教。同时,该院选派45名医疗人员和5名管理人员前往湖南省肿瘤医院进修。黄初阳便是其中一个。

“我在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进修了半年,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规范化诊疗、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与人文关怀在肿瘤患者诊疗中的重要性。”

学成归来,变化立竿见影——开展复杂性手术如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约30台、膀胱癌根治术+尿流改道术15台、前列腺癌根治术20台……科室患者手术量增加约20%,门诊量增加约15%。

“我们通过学习、沉淀积累,技术逐渐成熟。今年3月,医院决定组建泌尿外科肿瘤病区。”黄初阳说。

“专病专治能更好地提升肿瘤诊疗能力。”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鹏程介绍,辖区患者外转率最高的5个病种中,有3个属于肿瘤病种。因此,医院依托省肿瘤医院资源优势,创新性打破传统以发病部位分科的模式,着手打造以病种为核心的“肿瘤诊疗中心”。

此外,该院还让从省肿瘤医院进修回来的医生到下级医院指导肿瘤治疗,将省肿瘤医院成熟的帮扶模式,“复制”到新宁、隆回、绥宁等县级人民医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医便利。

【“风”声】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帮扶队队长王伟主任医师的案头,记者看到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邵阳工作手册第十一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大大小小的工作。

“在首批支援队伍中,我们是唯一一家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帮扶综合医院,不是件易事。”王伟坦言,“好在我们实施‘一院一策’,根据实际情况达成了一致目标——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

“站稳脚,再发力。”王伟透露了“三年计划”:第一年,初步构建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第二年,完成以病种为核心的“邵阳市肿瘤诊疗中心”建设;第三年,强化本土人才梯队建设,确保帮扶期满后留下一支技术过硬、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

膝关节置换手术,何以减少6天住院时间

【印记】

2024年,位于怀化的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关节手外科,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17%;膝关节置换手术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28%。

【见闻】

“今天早点休息,明天上午我给您做手术,不用紧张!”4月7日下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关节手外科病房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汪龙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叮嘱。

来自麻阳的龙爷爷今年76岁,他看着自己已变形的左膝盖说:“痛了20年了,一直拖着没治。一是因为觉得还能忍,二是怕麻烦、怕费钱。”

这次,是孙子从网上得知湘雅骨科专家来怀化了,“擅自”给爷爷挂了号。

“您孙子做得对。这病要早诊早治,拖不得。现在湘雅专家来了,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时间也缩短了,费用也降低了,医保还能报销一部分,您就安心做吧!”一旁的护士劝慰道。

此前,该院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均住院日约20天,目前降至约14天。“消失”的6天去哪了?

“对于关节置换患者而言,无菌的环境很重要。”汪龙表示,刚来科室驻点时,科室病种收治复杂。“我们立马指导他们优化病种收治,分区诊疗。这样一来,术后感染概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也随即降低了。”

不仅如此,帮扶团队还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我们运用湘雅医院经验做法,完善患者术前规划,减少患者创伤和痛苦;引入皮内缝合,给患者缝‘美容线’,既美观又省去拆线的麻烦;联合康复科加强医护人员早期康复技能培训,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汪龙介绍。

2024年,该院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比增长48.54%,平均住院日缩短至17.72天,次均费用降低19%;膝关节置换手术同比增长69.64%,平均住院日缩短至14.71天,次均费用降低18%。

怀化多山区,骨关节病人多。这一连串的变化,给他们带来希望。

【“风”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帮扶队队长王爱民副主任医师走路带风。她笑称:“当地同事都说我们帮扶团队是股‘东风’。”

王爱民认为,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底子很好,有基础、有技术,有患者的信任。“我们要做的主要是进一步规范临床行为,‘一科一案’,把‘湘雅理念’平移,进行同质化培训、规范化诊疗、精细化管理。毕竟,患者最在乎的是服务质量。”

“帮扶,不是让他们长成我们的模样,而是让他们长出自己的筋骨。”王爱民说。

武陵山区腹地,何以提升危急重症抢救能力

【印记】

2024年11月,经过半年多前期准备,湘西州人民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救治单元正式投入运行,医护人员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见闻】

4月8日上午,湘西州人民医院EICU内,“滴滴滴”的设备声,交织成保卫生命的号角。

“如果说急诊科是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道关卡,ICU救治是重症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EICU就是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重症监护‘三位一体’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必备单元,能有效节省患者抢救时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颜鲲副主任医师表示。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关系群众安危。

去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帮扶专家团队刚入驻,便立马投入到EICU的建设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床旁小讲课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打造了一支急诊急救重症监护医护尖兵队伍。

湘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唐昭喜介绍,EICU开设床位10张,配备专职医生8名、专职护士22名。建成以来,已成功救治溺水、重症肺炎、急性中毒等危重患者40多例,医院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能力明显提升。

“孙奶奶,我现在给您调整一下引流管,您会更舒服点!”记者看到,该院EICU主管护师田凤丽正轻声对一位失去意识的患者说。

“虽然她现在无意识,但耳朵是能听见的,心是能感受到的。”田凤丽解释,这叫叙事护理,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帮扶专家黄伟副主任护师传授的。

“自黄伟老师推广叙事护理后,我们学会了调适自己、共情他人,护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病人的依从性也大幅提高。”田凤丽坦言,虽然EICU成立后工作强度更大、医护人员更辛苦,但内心却更加丰盈、更有成就感。

【“风”声】

“一方‘拿得出’,一方‘接得住’,是这次结对帮扶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帮扶队队长范自力说,“与以往的医疗帮扶项目不同,此次帮扶工作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对称,目标明确,为的就是‘大手拉小手’做强市州‘龙头’,全面提升大湘西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作为帮扶队队长,按要求需要驻点3年。范自力说:“不想回去是假的,但这场坚守仍将继续,因为山的这边,是群众对健康的炽热期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