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和王德位相隔虽然只有几公里,但他们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没有见到彼此,王蕊不敢打扰丈夫,只有在王德位有空的时候,简短地视频一下。
“孩子上初中的事组织上安排得特别好,前些天孩子入学材料已经由军分区统一报送到教育部门。按照政策孩子可以上心仪的中学。我工作得也特别舒心,包头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同事特别关心照顾我。我不能输给你,还要继续提高业务能力,服务好咱们包头的发展。你要照顾好自己,咱们一家三口一起努力!”“加油!”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夫妻俩的对话中越来越多的是甜蜜和鼓励。王蕊说,作为现役军人家属,在包头这片洋溢着“全国双拥模范城”荣光的沃土上,爱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国防事业中,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而她和孩子不仅选择到了适合的工作和学校,内心的丰盈也是前所未有。
守护“后院” 守护一城安宁
王蕊和众多现役军人家属实现最舒心的安置,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常态化双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移交安置管理科科长杜建峰办公室的档案柜里,今年要安置的每位军嫂的材料他都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只要一有时间,他一定要回访已经安置的军嫂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问题,为自己的下一步工作总结更多经验。
“军嫂们的就业安置,是现役官兵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作为‘后院’的守护者责任重大,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杜建峰说。一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常态化为驻地部队办好事实事清单,在着力解决部队官兵“后院”问题上积极定政策、拓渠道、建机制、重实效,逐步形成了“两清单、两公开、三满意”的安置机制,构建起了包头市随军家属安置工作的新模式。2019年以来,包头市共安置未就业随军家属200人,为稳定驻地部队军人“后院”作出了新贡献。
“后院”安则军心稳。家庭稳固直接影响军人安心服役,家属就业问题是军人心头的牵挂。
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早在2010年11月,包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驻包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指令性安置、货币化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和“分类逐批安置,原则上每两年安置一批”的安置原则。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出台了新的意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包头市紧密结合实际,及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2018年9月,包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又联合印发了《包头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的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2019年12月,包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包头市随军家属安置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岗位安置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方式的随军家属安置原则,制定了为现役军人和随军家属量化评分的内容及标准,为常态化安置驻地部队现役军人随军家属构建起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杜建峰介绍,包头市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始终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积极推动多渠道安置,符合随调条件的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的原则,根据原工作单位性质的不同,以调动的方式安置到包头市相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就业随军家属,包头市拓展了5种安置渠道供随军家属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包头市随军家属安置政策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协调市本级、各旗县区、中直(区直)驻包国有企业单位按照当年未就业随军家属基数的一定比例提供足额岗位,确保安置岗位数量不低于待安置人员数量,较好地满足随军家属充分就业。2023年包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协调中央、区直驻包大企业、市属国有企业和市区两级编制部门,争取安置岗位67个,在岗位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年进一步提升。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事关军队建设和官兵切身利益,在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坚强领导下,建立完善了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编办,市财政局、人社局、国资委和包头军分区等军地有关部门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形成了随军家属安置“两清单、两公开、三满意”的安置新模式,即:安置前年度任务底数清、就业岗位需求清,安置过程中对现役军人及随军家属量化打分排名公开、待选岗位信息公开,安置后达到随军家属满意、所在部队满意、接收安置单位满意。
“我个人特别满意,我认识的军嫂们也都对包头阳光安置特别满意。”王蕊说,2023年她来到包头后,参加了随军家属安置岗前培训,随后又参加了文化考试,最终她的评分加上爱人的综合情况考核决定她的岗位选择。“所有信息全程公开,不仅正向激励爱人更好地献身国防、建功军营,也激励我们军嫂努力学本领,做好孩子的榜样。”
“后院”连着“前线”,营门连着家门,积极解决好官兵及其家庭困难就是为练兵备战助力。杜建峰说:“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为部队排忧解难,稳定军心、稳定军人‘后院’、稳定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对提升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包头市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受到了随军家属、驻包部队和接收安置单位的普遍赞誉。”
守护“后代” 守护一片未来
每天清晨,王蕊一定要给上六年级的儿子做好丰盛早餐,陪他吃完后,把儿子送到离家就近的学校后再去单位上班。
来包头前,王德位就告诉王蕊,孩子的入学问题地方上会帮助解决。果然如丈夫所说,孩子来到包头后就顺利入学。王蕊说:“2023年,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就像一场梦。在我看来最难的入学、就业问题,包头市委、市政府早已经为我们做了充分的安排。而今年,我再次感受到了双拥模范城的温暖,孩子上初中按照政策可以选校,包头市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措施让我和爱人内心温暖的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我们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关心军人子女教育,倾心尽力为军人看护好“后代”。多年来,包头市始终把军人子女的教育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将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为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彰显社会尊崇的重要一环。
包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闫文华说:“保障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是国家和社会优待军人家属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国防法、教育法、现役军官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包头市一直高度重视军人子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军人子女优待工作。”
2023年自治区教育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根据此文件精神,包头市教育局每年印发《包头市幼儿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包头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指导意见》《包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八年级生物、地理结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军人子女入学优待事宜。
闫文华介绍,对于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条件的军人子女,包头市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都会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办理入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等手续。中考中,包头市户籍现役军人子女中考时给予加10分照顾。在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军队划定的二类(含)以上岛屿部队工作或曾在上述地区工作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中考时给予加20分照顾。军人子女按《内蒙古自治区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细则》规定,由家长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由部队各级政治工作机关出具证明,由市教育局审核公示后办理。2021年以来,包头市共为320余名军人子女办理教育优待事宜,全力保障了军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全力保障现役军人子女按意愿入学,让‘最可爱的人’无后顾之忧,安心建功军营,包头的各项暖心之举,已经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闫文华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策划:张红梅,郭燕;记者:赵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