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加速迈向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关键阶段,车辆安全的研发与验证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从结构优化到体系构建,从技术标准到实测能力,汽车安全不仅关乎产品本身,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生命保障的深切期待。
近日,央视新闻《遇见不一样》栏目实地探访了长城汽车的全新安全试验室,通过一次真实的碰撞测试,展现了企业在安全能力体系上的长期投入与坚守,也为行业树立了技术验证的真实样本。
从“首个”到“最大”:构建中国汽车安全的验证体系
2008年,长城汽车建成国内主机厂首个自建碰撞试验室,打破对外部验证的依赖,率先开启自主安全体系建设。
按照规划,2025年启用的全新试验室总建筑面积达5.7万平方米,投资超5亿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独立安全试验室。试验室设置了五个碰撞区,配备八条微型牵引轨道,覆盖正面、侧面、追尾、小重叠、翻滚等多种典型场景,年测试能力达1500次。
试验室内部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试验室具备高度自主化能力,是全球主机厂首个具备主被动结合测试能力的自研平台。关键测试设备由长城汽车自主研发。其中,牵引系统最高时速达120公里,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包括旋转壁障、刚性台车等测试工装均为自主开发,覆盖多场景需求。
这不仅是一个测试平台,更是一套贯穿设计、验证、反馈的安全能力体系,集中体现了长城汽车将安全理念前置于研发源头的思路,为中国汽车安全的验证体系提供了范式样本。
0.1秒内的精准响应,背后是体系支撑
碰撞测试虽然持续时间极短,但其背后是复杂的数据系统和技术架构。
长城汽车当前配备34个高精度假人,覆盖多种体型及乘坐状态。其中,Thor假人单体价值达1000万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正面假人。假人系统内置了130余项传感器,结合每秒4000帧的高速摄影系统,能够精确还原0.1秒内车体变形与乘员受力全过程。
试验室假人存放间
数据不仅用于记录,更反哺设计与仿真流程。长城汽车将测试数据反哺设计建模,在碰撞发生瞬间捕捉速度、位移、变形等关键数据,形成“验证—反馈—优化”的闭环研发机制,显著提升整车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力。
在新能源安全测试方面,试验室设立了独立的测试区,支持动力电池热失控模拟和全链路应急响应,构建起“预测—阻断—隔离—灭火”的多重防护机制,保障极端场景下的人员安全与风险控制。
董事长魏建军在节目中坦言:“0.1秒的碰撞要100多万元,是最贵的科普。”这句话背后,是企业以真实验证守护生命的坚定选择。
用实测回应信任,让安全成为基本盘
在央视公开实测中,一辆魏牌全新高山MPV在真实道路工况下,遭受台车时速60公里的侧向碰撞。试验结果显示,车身结构未发生明显形变,乘员区域保持完整,A柱稳定未弯曲。
安全系统在撞击发生瞬间联动响应:3.3米超长侧气帘精准起爆并持续保压,电池系统断电、车门解锁、SOS自动联动求助,整车完成闭环式事故响应。
碰撞测试后,魏牌全新高山车辆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
这一系列应对并非功能堆叠,而是体系能力的集中呈现。央视以“真撞真测真直播”的方式,将公众的关注回归真实验证视角,让安全从“参数”变成用户信任的根基,也客观呈现了企业坚持底线思维,践行长期主义的技术立场。
安全,既是一辆车的起点,也是一家企业的责任所在。在“造好车”这条路上,长城汽车始终以验证为锚,将“看不见的安全”落实为“看得见的能力”,用技术捍卫底线,以实测筑牢行业基线。这不仅是对技术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