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兆波
民营企业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就业、税收、贸易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纪委监委机关应聚焦政策落实、作风纠治、制度创新等关键环节,积极主动作为,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督促政策、资金等落到实处,以监督之力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紧盯政策落地,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企业政策是否精准直达、红利是否应享尽享,需要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监督等协同发力。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全链条”“嵌入式”监督,“高维度”“透视式”跟踪惠企政策执行实况,努力使政策执行不走样、责任落实不缺位、风险防控无短板,推进可能存在的民营企业资金融通支持不到位、税收政策改革不够深、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整改落地见效。纪检监察干部要跳脱监督身份,“化身”企业办事员“躬身”入政务服务等部门“体验式”参与审批全流程,深入财政、发改等部门摸排清理惠企资金拨付慢、审批流程冗长等隐性堵点,努力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措施、优化流程、压缩时限。
纠治作风顽疾,让政商关系“清上加亲”。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晴雨表”,纪检监察机关要以纠治“四风”问题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日常监督,从制度层面划清政商交往边界,在“八小时”外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既要消除企业主“花钱办事”等陈旧观念,也要消除服务企业人员防商人、怕商人的畏惧心理,更要对领导干部与企业主之间“围猎”和甘于“被围猎”,搞权钱、权色交易等由风及腐、风腐交织等腐败问题严防死守。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守门员”,紧盯涉企行政执法、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突出问题,纠治吃拿卡要、趋利执法等行业乱象,减轻企业负担,划定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民营企业交往红线,改进工作作风,营造亲清政商关系,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创新监督机制,对服务企业监督“数智赋能”。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也必将为纪检监察工作带来革命性影响。纪检监察工作要主动与DeepSeek等AI技术融合发展,综合运用大数据算法、风险动态监测、智能量纪辅助等技术,将监督执纪嵌入民营企业政务服务流程。依托AI技术建立企业多维画像,优化算法将惠企政策与企业智能匹配,在政务服务流程中嵌入智能监测模块,追踪惠企政策执行偏差,打通跨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惠企资金流向全链条追踪。将执纪执法规则转化为算法代码嵌入行政审批、资金拨付、招标采购等服务企业核心业务,智能分析企业信用数据、招投标记录、税务信息等,为涉企事务风险动态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利用AI技术杠杆撬动监督执纪执法从被动响应投诉举报转向主动预防腐败转变,促使服务企业监督与AI技术形成“政策匹配—风险预警—问题处置”闭环数智监督体系,推动服务企业监督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