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日报
与会嘉宾在海螺集团展示厅参观。
4月9日-10日,全国400余名专家为了一块“石头”齐聚温州。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炼金石”,每年可“炼”出超22亿元的绿色财富。
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的两大重要会议——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交流会和2025年全国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这两天在温州举办。固废数量每天在递增,淤泥是建筑垃圾中最常见的固废,如何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据与会嘉宾、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在会场揭示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固废年产生量超110亿吨,这些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不足40%。
星创科技项目技术创新成果发布
会上,温州海螺集团旗下浙江星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这块“石头”,试图为这一难题寻找解决方案。“我们首创的‘淤泥制石’技术,主要攻克了泥与水的分离问题,改变淤泥亲水性,使其固结为‘石头’。”温州海螺集团总裁邵少卿介绍,这一技术研发灵感来自集团另一产业板块生物医药的血浆分离重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几百次的试验把淤泥的闭孔打开,实现淤泥改性,从而让淤泥制石成为可能。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治理技术室主任薛军认为,星创环保为固废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为浙江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思路。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洛屹表示,星创技术值得在全国推广。
“传统的固废处理有填埋、堆放,或烧制成砖,星创环保将淤泥制成无机生态石,采用免烧固化技术,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建设‘无废城市’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方法,也是‘两山’理念在民企的生动实践。”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洛屹说。
与会嘉宾在海螺集团展示厅参观。
浙江星创环保集团常务副总裁邵璋算了一笔“生态账”:星创环保的一条无机生态石生产线一年可消纳8万吨淤泥固废,产出2万立方米石材,产值可达2400万元。截至今年3月,星创环保在温州和杭州已建成15条生产线,年内全国再投产50条生产线,届时每年可消纳520万吨淤泥固废,相当于省下52个九山河的土地填埋空间(九山河的蓄水量约10万立方米),同时产出价值15.6亿元左右的无机生态石。这种无机生态石可代替天然石,广泛应用于市政公建项目,且销售价格便宜30%,为政府节约6.7亿元左右的采购成本。
签约仪式
这本“生态账”正在全国复制推广。4月10日,星创环保与江西省抚州市国投,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政府,宁波、金华两家环保企业签署了合作建生产基地协议。目前,星创环保已与世界500强浙江省属国企物产中大集团、广东省属国企广晟控股集团等各地国企强强联手,将陆续在74个城市设立工厂,联营处置固废,以温州为起点,迅速在全国展开布局。(温度新闻记者柯哲人)
供稿:温州日报
摄像:余迪力
剪辑:余迪力